长期稳定向好的独特源泉 一个绕不开、躲不过,必须清晰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源自哪里? 这不仅要从经济层面,而且要跃出经济层面,从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的广阔视野中去深入挖掘,从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源头活水。
现实地看,当前我国县城的消费供给、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等依然偏弱,许多地方的增量消费少,存量消费升级、潜力释放较为缓慢。根据县城基础条件优势,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居民就业水平,吸引更多市场要素集聚。
特别是县城人口加快流入,集聚形成重要消费力量。长期以来,县城市场规模偏小,消费水平偏低,大型企业等市场主体下沉力度不足,县城消费供给的规模与质量尚难以适应消费升级趋势。二是现代化设施布局尚不完善。鼓励品牌和服务下沉,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市场主体。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许多县城表现出发展成为中小城市的趋向,在引领县域消费扩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县城平均人口规模从2010年8.50万人逐步增长到2019年10.47万人三保本身所涉及到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失业率抬升,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现金流中断,家庭生计出现困难,需要政府救助的人数不断增加。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有望持续稳定恢复,加快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同时,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及时推出和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从国内发展看,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面临新的挑战。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对消费需求恢复形成新的制约。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二季度以来逐月下降。
3—4月受新一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4月份主要指标深度下跌。积极拓展新的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布局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的时间还不长,有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有的还有较大实施空间。与2020年疫情冲击后的情况相比,本轮经济恢复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平台经济增势减弱,出口扩张空间收窄,亟须培育新的增长点。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加大保供稳价力度,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加强能源保供稳价,有效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与美欧等西方国家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稳就业稳物价,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重要保障。
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增强就业弹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多。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加大稳就业稳物价力度。保持宏观政策调节合理适度,推动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还将释放更大政策红利、显现更大政策效果。6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9.1%,创40年来新高。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增强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落实落细促消费政策,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促进消费加快恢复。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实现经济企稳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经历了较大幅度波动。
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物价的冲击,我国大力抓好农业稳产增产,加强粮食安全保障。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世界银行最新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至2.9%,比1月份预期低1.2个百分点。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大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协同推进宏观政策调节和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被短期指标变化牵着鼻子走。
消费需求恢复仍需加力,投资回升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加大加息力度,加快缩表节奏,偿债压力迅速增大,经济滞胀和衰退风险上升
此外,针对数据这一全新的生产要素的监管与治理,也应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制定、协调数据政策,同时推行算法审计,而非简单地套用传统要素的治理思路。我国平台经济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应该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相对优势。
第一,应明确平台经济的治理目标为发展与规范,加强立法,增强部门协同,做到监管治理的常态化。执行数据牌照的申请、审核、发放、限制使用和吊销。
数字平台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大不等同于垄断,关键要看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进入门槛既包括牌照,也包括其他沉没成本,比如用户和数据。数字平台还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作为一个监督者,它需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但作为企业,它又要追求经营利润、获得投资者回报,这样就可能导致平台自我优待。
理解强监管政策的关键在于理解政策的最终目标,毫无疑问,政策的最终目标为发展平台经济而非整垮平台经济。此外,一些平台可以直接对接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不但可以把产品精准地营销给潜在的客户,甚至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定制产品。
可见,强监管政策的目的是要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最终做强、做优平台经济。第四,零工经济与保障缺位。
这些挑战体现了数字平台的一些二元性特征,同时也是平台经济持续发展亟需厘清的几个关键点。因此,应尽快制定一步能够覆盖所有数字经济领域的《数字经济法》,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基本法。